首页/ 生态环境 /正文

2025年1-4月西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取得显著成效

2025年05月30日 10:37:33

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记者 陶颖)2025年1月至4月,西安市生态环境局根据生态环境部和陕西省生态环境厅关于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的要求,紧扣《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实施方案》明确的目标任务,统筹推进污染防治与碳减排工作,全市减污降碳协同增效取得阶段性成效。

强化组织统筹

西安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工作,在工作机制上,构建“市政府分管领导主抓、市生态委办统筹、部门区县协同”的高效格局,印发《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2025年落实措施》,明确能源转型、产业优化等7大领域24项重点任务,并配套建设指标体系。

重点领域协同控制

试点实施方案中明确的66个项目,已建成24个重点项目,投资额达25亿元。

能源结构优化与清洁供热双轨并行。积极推动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有序推进西安热电有限公司2台2.5万千瓦、2台5万千瓦燃煤机组的关停,全市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占比为43.2%。推动清洁能源供热,督促开展清洁供暖项目,利用生活垃圾焚烧电厂余热、空气源热泵、污水源热泵等形式替代燃气锅炉供热、采用中深层无干扰地热技术节能降碳先进技术工艺,将壁挂炉供暖改为地热能集中供暖。全市集中供热面积3.83亿平方米,已全部实现清洁能源供热,其中,地热等新能源供热占比为4.5%,电厂余热供热占比为35%。西咸新区地热供热面积已达2500万平方米,占比达82%;阎良区(航空基地)、高陵区等区县已基本实现余热供热全覆盖。

交通绿色转型与多式联运协同推进。不断提升公共领域车辆新能源化,一季度新增或更新4841辆纯电动出租车(含网约车),出租车(含网约车)新能源化率为80.2%,公交车新能源化率为90%。持续开展新能源或国六排放标准渣土车替代工作,全市共有7350台渣土车,清洁替代比例达到88.15%。累计替代国五及以下排放标准商混运输车3754台,新增新能源和国六排放标准商混运输车1822台。累计淘汰国三及以下柴油货车7693辆。累计完成含喷涂工艺的汽修企业面漆替代762家。编制了全市年货运量150万吨以上工矿企业和年货运量100万吨以上物流园区配套建设铁路专用线重点企业清单目录。加快推进草堂工业区铁路专用线建设。

低碳产业升级与节能降碳改造双线突破。加快推进高排放企业关停和退城搬迁工作,对纳入《陕西省工业重点领域企业装置能效清单》的工业重点领域企业,实施技术改造动态清单管理,推进节能降碳技术改造行动,引领企业装置能效水平和绿色低碳发展能力提升。实施变压器、电机等能效提升计划,推动工业窑炉、锅炉、电机等六种重点用能设备系统节能改造。组织开展2025年超长期国债设备更新项目申报工作,鼓励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开展节能降碳升级改造,支持煤电机组实施节能改造、供热改造和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进一步降低煤电机组能耗,提升机组灵活调节能力。

污染综合治理与资源循环利用协同增效。持续做好大气污染治理。严格控制生产和使用高VOCs含量的涂料、油墨、胶黏剂、清洗剂等建设项目;推动192台燃气锅炉实施低氮燃烧深度改造。编制了《西安市城市污水收集处理“户一网一管一厂”一体化安全能力提升行动规划建设实施方案》。对全市已投运的42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12座污泥处置厂开展全覆盖专项检查,完成管道疏通1699公里。全市城市污水处理率达到97%,污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95%以上,再生水利用率达到36%以上。有序推进“无废城市”建设。印发《西安市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工作要点及西安市2025年“无废城市”建设重点任务清单》,开展典型大宗工业固体废物堆存场所排查。印发《关于开展2025年度无废工厂无废园区创建工作的通知》,持续做好“无废细胞”创建。强化资源循环利用和绿色处置,累计建成并投入使用标准型再生资源回收服务点1178个,再生资源分拣中心16个。持续提升生活垃圾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全链条管理水平,累计处置生活垃圾约60万吨,发电量约3.1亿度。加强建筑垃圾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现有资源化利用企业1家,其消纳总量约50万吨,年处理建筑垃圾能力达到120万吨,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0%。

探索创新政策

政策创新方面,遴选优秀案例。根据2024年制定印发的《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优秀案例遴选指南》,组织开展了第一批遴选工作,共征集77个案例,经项目单位申报、市级部门及区县推荐、专家评审等程序,遴选出西安市热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幸福林带供热公司)多能互补智慧供热减污降碳项目等29个组织管理高效、减污降碳成效显著、示范引领作用突出、经验可复制可推广的案例。

研究协同度评价。研究制定了《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度评价方法》,从目标协同、路径协同和管理协同三个维度出发,设置了6个一级指标、14个二级指标和25个三级指标,系统评价PM2.5浓度、优良天数比例、单位GDP碳排放强度下降率等核心指标动态变化,关注环境质量改善与碳排放控制的协同性,重点分析产业结构调整措施与污染治理路径的协同效果,同时强化生态环境管理制度保障的协同性评价。

起草奖补政策。研究起草了《西安市减污降碳协同创新奖补方案》,重点支持减污降碳协同创新示范类、技术创新类和技术改造及先进技术应用类项目。对入选减污降碳协同创新优秀案例的示范项目和在污染物与温室气体协同控制、可再生能源利用、碳捕集与封存、新型储能技术等领域取得重大突破的技术创新项目,按照项目数量给予奖补。对实施减污降碳技术改造和先进技术应用的企业,按照污染物减排量(≥1吨)和温室气体减排量(≥1000吨CO₂当量)给予奖补。

探索减污降碳绿色金融政策。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已与中国人民银行陕西分行、市委金融办、兴业银行进行了初步沟通,计划在绿色贷款、绿色债券、绿色保险、绿色基金、绿色信托、碳金融等方面研究出台减污降碳绿色金融政策,制定西安市减污降碳项目和企业入库管理办法,明确入库标准、动态管理机制及配套支持政策。通过构建多层次、多元化的减污降碳绿色金融体系,有效降低企业绿色低碳转型成本。

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

宣传引导上,制作了《协同推进减污降碳 提升应对气候变化能力 筑牢“美丽西安”绿色基底》宣传片及减污降碳协同创新试点宣传海报,发动分县局开展广泛宣传。面向社会公开征集具有西安特色的减污降碳卡通形象及名称,作为西安市减污降碳工作“代言人”,向公众传递绿色低碳生活理念。编制了宣传脚本《减污降碳奇妙之旅》,待卡通形象确定后将制作减污降碳科普宣传片。

未来,西安市生态环境局将持续深化试点工作,完善协同机制,强化创新驱动,推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迈向更高水平,为实现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建设美丽西安注入强劲动力。

【编辑:陶颖】 【责编:李宗华】
秦闻客户端下载

陕西互联网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9-63907152    举报邮箱:shxiwxb@126.com     陕西舆论环境违规线索举报:029-82243110

互联网新闻信息许可证:61120180003    陕ICP备05001925号-1    陕公网安备 61010302000964号

新闻热线:029-82244483    邮箱:sanqincom@163.com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环城南路东段1号

中国互联网辟谣平台 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