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文/赵乐乐 图/刘雨田)世界卫生组织报告显示,在导致人类死亡的疾病中,心脑血管疾病排名榜首。在我国甚至世界范围内,心血管疾病是威胁人类健康“头号杀手”,也是医患共同面对的健康问题。
西安大兴医院的胸痛中心日夜忙碌,生死时速惊心动魄的一幕幕人间真实接替上演。对话西安大兴医院渭水园院区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副主任左军,在聆听他行医路中的独到见解的过程中,也走进了他如履薄冰般恪守医者初心的真实人生。
“感谢你给我机会为你看病”
大众在医疗剧中了解的心内科医生形象,通常是技术精湛的“天才圣手”,又或是刚柔并济的“铁血柔情”,艺术与现实结合中构建了职业认知光谱:一面是与死神赛跑的勇士,一面是直面医患矛盾的普通人。
在整体医患关系并不轻松的这些年里,左军没遇到过一次纠纷或投诉。他谦虚地说,“不是我做事情有多么完美,但是和患者脸红的事情从来没有发生过。已经出院的患者和他们的家属,几乎都能跟我成为朋友,时常会在节日里问候或者咨询问题。”
前不久,左军收到了一面写着“医术精湛除病痛,医德高尚暖人心”的锦旗,是一位73岁的患者亲自送来的。“我觉得左主任治得好,我心里踏实了。”没任何华丽辞藻的一句话,恰恰是老人能给予左军的最高评价。这位窦性心动过缓伴心功能不全的患者,在其他医院诊治后被建议安装起搏器,后经人推荐找到了左军。在通过动态心电图评估研判后,左军发现病人的心动过缓程度未完全达到起搏器植入的严格标准,可以暂缓。在经过药物治疗之后,患者的症状减轻顺利出院。
“我跟他反复叮嘱一定要放慢生活节奏,因为窦性心动过缓的人代偿不好,不宜激动,哪怕是起床的动作、解手时的发力程度都要格外注意。”左军表达着这种“教育”必须不厌其烦,在他的理念里,医疗的终极价值是帮助患者重返家庭和社会,进行正常生活。“人体自身的潜能是很大的,科学管理(饮食、体重、排便、情绪、睡眠等)和挖掘潜能双管齐下,就能适应生活,比较好地生活下去。” 左军经常会对患者两句话,第一句是“我要感谢你给我机会,让我为你看病。”第二句则是“住院不是目的,我们总要回到正常生活中,去过想过的日子。”
“与疾病共存也是重建生活”
现代医学统计,目前人类疾病中仅约15%可实现完全治愈,对于现阶段无法根治的慢性疾病,医疗的本质则为“管理它,并与之共存”,这恰恰是左军在临床工作中最为看重的。
“偶有治愈,常常在安慰。作为医生到底怎样安慰病人?举个例子,譬如一个人害怕狗,那必然不能一开始就让TA与狗共处一室。可以先让TA看看狗的照片、视频,首先帮助TA脱敏。”左军用大众最易理解的表达跟笔者阐述着,“一天一天慢慢地,循序渐进地给病人阐述病理,让TA先接受了自己生病这件事,进而明确了需要治疗,再过渡到缓解疾病并与之共存。”
采访逐渐深入,左军也回忆起刚入行时的故事——他第一次门诊,就遇到了一个“奇怪”的病人。这个人大概30岁,经常来医院,但总是阴沉逆反,甚至不肯给医生正脸。左军认真严谨地用医学知识为这位病人打针、开药,但下一次遇到是更冰冷的冷脸。他百思不得其解,“到底是我哪句话说错了?还是病人认为我没有好好医治他?”同科室的一位老医生回答左军:“这位病人应该是需要心理治疗。”
经历这件事之后,左军决心自学心理学并考取高级治疗师资格证。他笑着说,“这件事说起来真有点励志呢!”彼时工资只有三百多元的左军,没有报培训班的条件,就选择下班以后去新华书店看书。“刚开始每天看一小时,后来不断加时,看书看到跟营业员一起下班。”
想要在临床上给予病人更多的帮助,考取了心理学资格证的左军觉得还远远不够,凭借着这次“自学”的经验,他再次在下班时间一头扎进新华书店,学起了药学。“临床医生如果同时是药师的话,相当于多一条臂膀的支持。了解了药理和机制,能更好地服务患者,我觉得太有用处了。”
十多年过去,心理学+药学的双重加持,让左军在工作上收获颇多。他也常常鼓励科室的年轻医生,“除了本专业的业务,多学习心理学和药学,哪怕不考试拿证,工作中也绝对用得上。”
“没什么比解决病人的痛苦更值得开心”
除了潜心钻研业务,如何与患者达成良好的沟通,左军也下了不少功夫。查房时有患者问他:“左主任,我做了支架,是不是冠心病就好了?”左军认为,跟病人阐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破裂这些医学术语一定不是最佳的沟通。“放支架只是把血管开通了,但是血管结构没有改变,墙壁依然存在。吃药就是控制病情发展,保持血流畅通。”这样解释,病人一下子就明白做支架并不意味着一劳永逸,术后的用药才是康复的关键。
把“动脉硬化”比喻为“水管有水垢沉淀所以变得狭窄”,血管分叉后形成了涡流,对着力点形成冲击,所以造成了沉积损害……左军常常用水管、水壶、河道、河堤等等生动的形容,让病人更好地理解病理、病情。
选择医学这条路,与左军青少年时代的经历息息相关。在医疗资源匮乏的年代,体弱多病的爷爷奶奶常年辗转于医院,羸弱的身躯处于日复一日的折腾中,令他痛苦但爱莫能助。“做医疗很难压力很大,我的很多同学都中途改行了,但我坚持下来了。我的人生追求并不需要大富大贵,如果能为能为别人减轻一些痛苦,我就很开心了。”
这份医者初心历经岁月淬炼始终如一,一个跨越20年的故事如同电影般诠释着左军的坚守——初入行时,月薪仅325元的他,毫不犹豫地将300元赠予一位白血病患者。“当时能力有限,但能帮300是300,至少能让他们暂时告别开水泡馒头的日子。”这份赤诚的共情,也让左军在患者离世时陷入了深深的痛苦。
时光流转二十载,命运的齿轮再次转动。那位患者的爱人带着小孙子寻访而至。孩子长期气短、打鼾,在儿科按哮喘治疗却收效甚微。绝望之际,他们想起了20年前雪中送炭的医生左军。在详细问询了孩子的情况后,左军建议家长为孩子补钙。4个月后,孩子的症状几乎消失。“他再来找我时,让孩子扑通一声跪在我面前磕头。”
多年的心结终于解开,曾无力帮助孩子奶奶的左军,用自己多学科的诊疗思路帮助到了孩子。说到这里,左军露出了有些天真的笑容,“不学医的人可能体会不了我这种心情,真的特别欣慰,特别开心。”
左军:渭水园院区 心血管内科三病区副主任
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曾在唐都医院工作多年。从事心内科工作17年。发表国家核心期刊论文十余篇。
专业擅长:诊治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力衰竭等。已完成各种心血管手术上万例,熟练操作各类心血管内科介入手术,如冠心病的介入治疗、各类起搏器植入术、先心病介入治疗、左心耳封堵术、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术、肾动脉射频消融术、肾动脉支架植入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