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三秦网讯(白凌燕 解晓 马宇星 记者 赵丽莉)金秋塞北,硕果盈枝。9月19日,陕北白绒山羊赛羊大会在靖边县黄蒿界镇热闹开幕。围栏内,160只优质白绒山羊整装待检;现场,畜牧专家手持仪器取样检测,养殖户、采购商围着羊只看牙口、摸体型、议价格,一派繁忙景象。这场秋日农事盛会,不仅是当地畜牧成果的展示台,更是靖边推进农业现代化、撬动白绒山羊产业升级的生动实践。
从“论斤卖”到“按基因算”:36.8万“标王”凸显良种价值
“36.8 万元第三次!成交!”随着拍卖槌落下,首届优质种羊拍卖会现场掌声雷动。来自靖边县通达陕北白绒山羊种养殖有限公司的一只成年种公羊,以 36.8万元高价摘得“标王”,此次参与拍卖的6只种羊全部成交,总成交价达65万元。
“这只羊基因稳定,买回去能带动整个羊群品种升级!”成功拍下“标王”的鄂尔多斯养殖户胡彦兵难掩激动。天价“标王”的诞生,不仅凸显了“良种”作为畜牧业“芯片”的核心价值,更点燃了周边养殖户科学育种的热情。
据统计,赛羊大会期间,除种羊拍卖外,现场羊只展销共成交68只,成交金额 187.25万元;大会还按周岁公母羊、成年公母羊组别开展评选,最终决出一等奖4名、二等奖8名、三等奖12名,全方位展现了当地优质羊种培育的丰硕成果。
从“看长相”到“靠数据”:科技赋能破解育种难题
“以前选种凭经验,现在育种靠数据。”黄蒿界镇经济联合总社负责人贺虎林的一句话,道出了当地畜牧产业的深刻转型。赛羊大会现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教授张恩平、副教授王娟专程到场,为养殖户带来育种、防疫、养殖等前沿技术讲解,并一对一答疑解惑,而这背后,是黄蒿界镇主动破解产业瓶颈的积极探索。
曾几何时,当地白绒山羊产业面临“良种繁育水平低、羊绒品质下滑、群众增收难”的困境。“为打破这一局面,我们镇锚定‘种羊提质增效’目标,以‘一镇一园’为载体,成立镇经济联合总社,主动牵手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搭建产学研平台,建成陕北白绒山羊细长绒型繁育基地与人工授精实验室,目前已为全镇 1000余户养殖户提供专业技术指导。”黄蒿界镇党委书记邱小明介绍。此次大会上,该镇选送的成年公羊成功斩获冠军,正是科技赋能产业发展的最好见证。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育种联盟开启集群化新路径
赛羊大会开幕仪式上,“黄蒿界镇细长绒型陕北白绒山羊育种联盟”牌匾正式揭开,标志着当地羊产业从“零散养殖”向“集群发展”迈出关键一步。首批50余家养殖户、合作社加入联盟,共同开启“抱团闯市场”的新模式。
“以前各家养各家的,没方向、没技术,遇到问题只能自己扛;现在有联盟牵头,跟着政策走、跟着技术学,心里踏实多了!”育种联盟会员詹亚兵感慨道。据悉,该联盟将与镇经济联合总社深度衔接,依托“三站一群”良种繁育体系,推行“统一品种、统一技术、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个统一”管理模式,建立统一议价机制,推动全镇种羊繁育向标准化、集约化、品牌化转型,让先进技术和产业红利真正惠及每一户养殖户。
从36.8万元“标王”彰显良种价值,到科技赋能破解产业发展难题,再到联盟聚力打通群众增收链路,黄蒿界镇以赛为媒、以会促产,走出了一条“良种为核、科技为翼、市场为向、联盟为台、人才为基”的特色产业发展之路,为县域畜牧产业升级提供了可复制、可推广的“乡镇样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