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秦都市报-秦闻讯(杨柳 记者 余慧敏)“成本管控的主战场不在财务资产部,而在生产一线!”在近日召开的成本分析会上,陕西省煤层气钻井分公司总经理说道。今年以来,该公司创新推行“生产源头控制+财务倒查追溯”的双向联动机制,通过建立材料消耗动态台账、开展浪费行为追责、单项材料倒查追溯等举措,让成本管控真正嵌入生产全流程。数据显示,截止8月底,柴油消耗降低9%,单井材料消耗量同比下降11%,累计实现降本增效654万元。
从“事后算账”到“事前防控”
过去,在延长油气井钻井施工项目中,因该井泥浆材料属于包井方式,在搬家之后,包井方将剩余泥浆材料丢弃于井场,并未进行任何遮盖,造成浪费及损失。关于此次材料浪费,该公司按照泥浆材料原值对所在项目部进行了处罚,并作为典型案例在全公司范围内进行了通报及警示。
“变则通,通则久。”通报之后,该公司迅速启动内部深度复盘与整改工作,立即出台了《材料、设备管理规定》,重点对井场搬迁过程中、项目完工后材料进行监督和考核,以防此类问题再度发生。“现在每次搬家,生产技术部、生产服务中心会联合到现场进行材料清点,与之前采购、使用情况进行对比,效率大大提升。”准备搬迁泥浆材料的50009钻井队队长告诉记者。
财务倒查追溯成为监督利器
“过去成本分析工作是财务闭门造车,现在所有数据的根都在现场。”财务资产部部长手持《异常消耗溯源表》向记者展示,上面清晰地标注着超支材料对应的责任环节,小到泥浆材料配比的细微误差,大到钻机空转时长过长导致的耗材浪费,每一个数据、每一个问题都能精准追溯至生产现场。这种“用数据说话、向现场要答案”的管理方式,让成本管控从“事后算账”转向“事前预防、事中监督”,有效堵住了材料消耗中的漏洞,也为后续优化生产流程、降低成本消耗提供了精准依据。
据了解,该公司财务资产部主动联动生产技术部,建立“预算-消耗-溯源”全链条管控机制。财务资产部先行编制精准的成本预算表,再与生产技术部实时更新的材料消耗动态台账进行数据比对,重点计算各类材料的消耗差异率。一旦发现材料超耗幅度超过5%,立即启动专项倒查追溯程序,要求相关责任主体必须深入剖析超耗原因或提交详细情况说明,若未按要求完成,将由纪委介入实施问责,以刚性约束压实管控责任。
全员参与激活降本新动能
倒查机制的深入推行,让成本管控意识已经逐渐渗透到每个岗位、每个环节。钻井作业时精准控制钻井液密度,减少材料浪费;日常维护中及时关闭闲置设备电源,降低电能消耗;分类回收废旧钻杆、配件,通过修复再利用降低采购成本等,让陕西省煤层气钻井分公司内部员工们习惯从细节处挖掘节约空间。
不仅如此,该公司还建立了“成本管控明星员工”评选机制,年底将对在降本工作中表现突出的个人和团队给予奖励,进一步激发了全员参与的积极性。今年以来,通过自主修复设备配件、小改小革等节省费用20余万元。
成本管控从来不是财务部门的“独角戏”,当生产人员真正意识到“每一袋泥浆,每一升柴油都是利润”时,当浪费行为能像安全事故一样追溯问责时,精益管理的基因就会融入企业血脉。下一步,该公司还会将倒查机制继续延伸,将提质增效的动能持续释放。